独游西岩[1]
青山招不来,偃蹇谁怜汝?岁晚太寒生,唤我溪边住[2]。山头明月来,本在天高处。夜夜入清溪,听读《离骚》去[3]。
[注释]
[1]此闲居带湖之作。西岩:在江西上饶市南,形如覆钟。
[2]偃蹇:原指高耸貌,引申为骄傲、傲慢。生:语尾助词。
[3]《离骚》:屈原所作,用以抒发热爱祖国、才美不见用及抨击黑暗时政等感情。
[点评]
本词巧借青山、明月,表现作者隐居带湖时期孤寂、郁愤的情感。写景如生,抒情含蓄曲折,可称为词中妙品。
上片借山来自写,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。首句落笔就奇,接句含蓄曲折。“偃蹇”一词,本指高耸的样子——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,也可以引申为作者的骄傲和傲慢。一笔两意,巧妙之极。而以“谁怜汝”这一问,更写出作者的自怜怜山,自伤伤山。此处的山与人,已在感情上合而为一。“岁晚”一句,也是既写山,又写人。如是写山,指山逢寒冬;如是写人,则指人的老大。这样双绾之后,“太寒生”就成了作者的心理自感,和对于山的移情了。既然山被作者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,那么,上片末句冲出青山“唤我溪边住”的语句,就不再突兀而矫情。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,简直再合情理不过。